烈士纪念日 | 以心为念,致敬永不远去的英雄!
当九月的风掠过山河,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舒展,我们又一次迎来9月30日——中国烈士纪念日。不必刻意奔赴纪念馆,那些镌刻在历史里的英雄故事,那些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力量,早已在我们身边,等着被重新铭记。
英雄故事
或许你曾在课本里读过他们的名字: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嚼着草根树皮,孤身与日寇周旋50余天,用35岁的生命诠释“中国人绝不投降”;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顶着枪林弹雨扑向敌军火力点,21岁的胸膛为战友筑起前进的道路。
01黄继光:上甘岭的“堵枪眼”丰碑
抗战胜利是民族精神铸就的丰碑。在绝境中,中华儿女以顽强意志与英勇抗争打破枷锁,赢得胜利。这胜利让中华民族挺直脊梁,向世界宣告不屈的力量。它激励着每一代人,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,都能坚守信念,奋勇向前。
02杨靖宇:白山黑水的“抗联魂”
草根、树皮——这是杨靖宇最后日子里的“粮食”。1940年,35岁的他在东北密林孤身抗敌50余天,腹中空空仍死守阵地。敌人剖开他的腹部时,震撼于这份不屈,也读懂了“中国人绝不投降”的骨气。
他们的故事,不止存在于历史书页中。可能是社区公告栏里“英烈事迹展”的老照片,让路过的老人驻足良久,轻声讲述当年的烽火;可能是学校课堂上,老师带着学生读一封烈士家书,字里行间的牵挂与信仰,让孩子们红了眼眶;也可能是你刷到的一段短视频,镜头里烈士纪念碑前,有人悄悄放下一束白菊,没有喧哗,只有深深的鞠躬。
如今我们不必面对枪林弹雨,却依然能在平凡中看见“英雄的影子”:消防员逆行冲进火场时的背影,边防战士在寒风中挺立的身姿,救灾人员不眠不休抢救生命的双手……他们延续着先烈的精神,用担当守护着我们的日常。
这个烈士纪念日,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仪式。或许是在心里默默念出一位英烈的名字,或许是给孩子讲一个英雄的故事,或许是珍惜当下的生活、认真做好手头的事——因为我们过的每一个安稳日子,都是先烈们曾奋力守护的“未来”。
供稿 || 党委宣传部
编辑 || 马韶璐
初审 || 郭剑丰
复审 || 黄 帅
终审 || 秦 俭
出品 || 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新闻中心
监制 || 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